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全面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应用。通过大力推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师团队反复研讨、优化打磨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平台晒课与评价机制,激励全区教师广泛参与课程评论和推荐优秀课程参加评选。这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有效提升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能力与水平,加速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二,构建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数字教育云资源中心,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标的实现。通过自建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并构建了学科资源、专题资源和拓展资源三大体系,确保资源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数学微课程等专项资源,并将其整合至《快乐园丁》电子教材,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此外,进一步引入符合新课标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拓展资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三,探索信息化教育的创新模式。**
引进了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蜂窝行动”平台,完成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部署。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备课、授课、测评等多元互动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学与学习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试点校的建设也稳步推进,重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了如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示范性学校。
**第四,强化信息化应用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通过区级与校级、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系统推广人人通平台、数字教育云资源中心及科技创新教育平台的使用。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前往上海、北京等地,实地考察创客空间建设和Pad教学法的最新实践,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不仅优化了教学环境,还切实提升了教育质量,为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